拒絕學飲焦慮!寶寶學飲不是一步到位,選對工具才能順利銜接!掌握學飲關鍵期,安心過渡每個階段|Farlin 小百科
寶寶學喝水,你也遇到這些問題嗎——
奶嘴喝得好好的,一換吸管就大嗆水?
學飲杯買了好幾個,寶寶就是不買單?
每個階段都要換一個杯子,每個都用一下下、結果堆滿整個櫃子?
如果以上這些寶寶的「學飲焦慮」你都中招
請一定要繼續往下看 👇👇
寶寶從喝奶到學喝水,是一段需要循序漸進、工具搭配的過渡旅程。
不是一次就能到位、更不是單靠一種水杯就能搞定!
為什麼學飲要分階段?
因為每個工具有它的重要性!
寶寶的口腔發展、吞嚥能力與吸吮模式,會隨著月齡大幅改變。這時,如果使用不合適的瓶嘴類型,輕則喝不順、嗆水,重則影響吸吮與吞嚥發展,甚至增加脹氣與窒息風險!
學飲工具也該「長大」,
以下是正確的過渡順序與功能建議:
-
奶瓶(0~6M)提供接近親餵的吸吮感,穩定飲用姿勢,幫助寶寶適應瓶餵。
-
把手奶瓶(學握期)進入6個月後,寶寶手部肌肉發展,開始嘗試自主抓握,搭配把手練習最剛好。
-
自動吸管奶瓶(學坐期)約6~7個月時,寶寶開始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坐姿,此時期可以嘗試讓寶寶練習自主飲水,自動吸管將幫助寶寶在練習時,無論是「坐、躺、臥」皆可以吸吮到水。
-
鴨嘴瓶(過渡期)介於奶嘴與吸管之間的完美橋樑,幫助寶寶從「吸吮」進入「吸氣」喝水模式,避免直接換吸管而造成嗆水。
-
吸管瓶(進階學飲)學會控制吸力、口腔閉合與吞嚥節奏,是學飲過程的重要里程碑。